Pregnant Mommy greedy, do not like sports, be careful of "gestational diabetes"!Back
07 / 09 / 2021
懷孕後,准媽媽如果不加節制地
攝入過多高糖、高油、高脂食物,還不愛運動,
小心妊娠糖尿病找上門。
不是嚇唬你,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中國,大約每6位孕媽中,
就會有一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而隨著孕期血糖升高,各種併發症發生率也會明顯上升。
高發+危害性大,實在不容小覷!
為此特意為各位孕媽梳理了一些相關知識。
一.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妊娠
其實孕期糖尿病分兩種情況:
一、懷孕前就已存在的糖尿病,不是在懷孕後才有的,稱為糖尿病合併妊娠。
二、懷孕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糖耐量減退,懷孕後首次發現或發生的糖尿病,即妊娠期糖尿病(GDM),在所有糖尿病孕婦中占90%。
二.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怎麼發生的?
葡萄糖是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
若血液中的葡萄糖想進入細胞內被利用,
首先需要一把 “鑰匙”——就是一種叫胰島素的激素,
只有當胰島素和細胞受體結合後,細胞通道才會被打開,葡萄糖才得以進入。
雖然妊娠期糖尿病的確切病因未明,
但懷孕期間,胎盤可能會分泌一些激素,
阻止胰島素讓葡萄糖進入細胞(即所謂的胰島素抵抗),
使得機體胰島素敏感性下降,
為了維持正常的糖代謝水準,胰島素需求量就相應增加了。
但有些孕婦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
就會導致血糖升高,發生妊娠糖尿病。
三.妊娠期糖尿病有什麼危害?
對母親的危害:
- 增加妊娠併發症發生風險,合併高血壓發病率比普通孕婦高4~8倍,易發生妊娠子癇、孕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 易發生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和黴菌感染,嚴重者可發生敗血症。
- 容易羊水過多,引起胎位異常等。
- 增加產後出血、難產、剖腹產的機會。
- 以後患上2 型糖尿病風險明顯增大。
對胎兒的危害:
高血糖會增加自然流產、早產、胎兒畸形、胎兒生長受限、巨大兒甚至死胎等風險。
對新生兒的危害:
增加新生兒併發症的發生率,比如低血糖症、低鈣血症、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等,而且未來發生肥胖的風險增加。
四.哪類孕婦更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
1. 孕婦高齡(妊娠年齡≥35歲)
2. 孕婦肥胖
3. 有糖尿病家族史
4. 高血壓患者
5.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
6. 既往妊娠有GDM史、羊水過多史、巨大兒分娩史、不明原因反復流產、胎兒畸形史、死胎史等
有以上高危因素的女性 ,一旦懷孕,更應重視妊娠糖尿病篩查,提早監測血糖。
五.如何早期發現妊娠糖尿病?
孕婦患了妊娠糖尿病大多沒有明顯不適症狀,而且約50%的孕婦無任何糖尿病高危因素,所以很容易被忽視。
正因為妊娠糖尿病如不能及時診斷治療,會嚴重威脅母嬰健康,所以早期篩查十分重要。
因此每一位孕婦在孕24-28周時都應該要進行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圖來源網路,侵立刪)
➤要求檢測前3天正常飲食(碳水化合物攝入量>150g/d),進行試驗前,應空腹8h以上。
➤流程:早晨九點前抽取空腹血液,再將75g葡萄糖粉溶于300ml水中,5分鐘內全部喝完之前溶好的葡萄糖水,從喝第一口開始計時,分別抽取服糖後1h、2h的靜脈血液進行血清葡萄糖檢測。
➤OGTT診斷標準如下:
空腹及服糖後 1 小時、2 小時的血糖值應分別低於 5.1mmol/L、10.0mmol/L、8.5mmol/L。
這三次中任何一次血糖值超過上述標準就會被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提醒孕媽,即使篩查結果正常,也不要覺得可以放心吃喝,因為懷孕後,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是隨著孕周增加而下降的,如果飲食和運動沒控制好,營養攝入過多,更容易出現高血糖情況,誘發糖尿病的發生。
六.患過妊娠糖尿病後,以後會終生罹患糖尿病嗎?
通常生完孩子後血糖水準就會恢復正常,少部分產後血糖仍為異常。
➤ GDM孕婦在生產後有發展為 2 型糖尿病的可能,據CDC資料顯示,大約 50% 的妊娠糖尿病女性會發展為 2 型糖尿病。
➤ 且再次妊娠後GDM復發風險增加,GDM孕婦再次妊娠復發率高達50%。
要注意:
一. 患GDM的孕婦在生產後6~12周要進行糖尿病篩查,以確定是否永久存在糖尿病。
二. 有GDM病史的婦女應至少每3年複查一次,以確定是否發展為糖尿病。
七.如何預防妊娠糖尿病發生?
控制體重:
孕前超重和孕期體重增長過多都是GDM的危險因素。
肥胖女性在懷孕之前,應定期進行體育鍛煉,將體重減輕至合理範圍。
懷孕後在保證母體及胎兒營養需求的同時要控制體重不要增長過快,適當進行運動鍛煉,包括散步、游泳、孕婦操、瑜伽等。
飲食提示:
高蛋白質:優質蛋白質攝入要充足,如魚類、瘦肉、雞肉、蛋、牛奶、大豆等。
低脂肪:有外國研究發現,隨著動物性脂肪攝入量的增加,GDM發病風險會增加。所以要少吃油炸食物、肥肉等,烹調油可改用植物油。
低糖:少吃或不吃诸如蛋糕、糖果、巧克力等加工类零食,少喝含糖饮料如可乐等,水果摄入应适量避免过量。
高纤维素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新鲜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