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comment Facebook */

Is severe pregnancy vomiting a sign of Pregnant with a girl ?Back

04 / 06 / 2021

 

懷孕好比一個“闖關遊戲”,每個關卡都設有不同的考驗。

 

開局首當其衝對孕媽發起“攻擊”的就是——早孕反應,“中招”的孕媽會感到噁心不適,嘔吐,食欲下降。

 

 

導致孕吐發生的原因

 

孕吐和遺傳、激素水準、精神心理等因素有關。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懷孕後胎盤產生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水準升高引起反胃。

 

雖然hCG水準升高和孕吐有關,但並不是所有懷孕的女性都會出現孕吐,大約只有一半的孕婦會出現噁心嘔吐。

 

有些孕媽擔心說進食後就出現孕吐,吃多少吐多少,這樣會不會攝入不到足夠的營養供胎兒發育?

 

其實孕早期胚胎比較小,需要的營養不多,即使攝入的食物變少,胎兒也能從母體優先獲取到發育所需的足夠營養,所以一般不會對寶寶造成影響。

 

 

但其中有0.3%~1%會發展為一種嚴重的噁心和孕吐,並出現體重減輕、脫水、電解質絮亂等臨床表現,這被稱為妊娠劇吐(HG需要及時住院治療

 

 

孕吐什麼情況要去醫院?

 

1.嘔吐頻繁,口幹,尿量減少

2.不能進食,吃任何東西都吐,連喝水都吐

3.體重短期內下降超 5% 以上


可別小瞧HG這個“敵人”,因為一旦延誤就診,可能會危及孕媽生命健康和影響胎兒正常發育,HG患者不良妊娠結局(早產、低體重兒)的發生率是正常孕婦的4



 

孕吐劇烈生兒子可能性更低?

 

 

講到孕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民間有一種有關生男生女的說法:

 

 “懷女孩,孕吐反應可能會更嚴重”

 

雖然大家普遍都覺得民間傳說大多不靠譜,但事實上,這種說法居然還有一些道理的。

 

國外有一項研究報告發現:在懷孕早期因妊娠劇吐住院的母親中有 56% 生女孩,而生男孩的母親中有44%。

 

這表明患有妊娠劇吐症(HG)的女性生兒子的可能性更低

 

之所以出現這樣現象,是由於孕吐和hCG水準升高有關

 

研究表明,在單胎妊娠的母親中,懷女胎的孕婦血清中的 hCG 濃度高於懷男胎的孕婦。

 

也就是懷女性胎兒的孕婦體內hCG 水準明顯較高,通常會有更嚴重的孕吐症狀。

 

 

這種性別比例的差異雖然出現在嚴重孕吐中,但並不是說孕吐反應劇烈就是懷女孩的跡象,只是說你懷女孩的可能性比懷男孩的可能性要大



 

孕吐突然消失要小心?

 

孕吐通常孕12周後就會自行消失,但如果出現孕吐突然消失,以往不適感完全沒有了,這種變化要警惕是流產!

 

吐得厲害,一般說明HCG水準高,胚胎不好的概率小。反之當胚胎停止發育以後,HCG水準就會下降,也就不會出現孕吐,或者是孕吐緩解



 

如何評估孕吐的嚴重程度?

 

如果孕媽想瞭解自己妊娠噁心嘔吐的嚴重程度,可以使用PUQE 量表(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答案):

 

 

如何緩解孕吐?

 

 

懷孕前 1 個月服用複合維生素可能會減少懷孕的噁心、嘔吐發生率和嚴重程度。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吃油膩、辛辣食物,少量多餐。

 

 

喝薑茶,研究表明,每天服用 1 克生薑可以安全地減輕孕吐。

 

 

避開會引發噁心或使噁心加重的食物和氣味。

 

 

放一些餅乾、麵包之類的零食在床頭附近,早上起床前吃。

 

 

多喝水,補充孕吐所丟失的水分,脫水會導致噁心。

 

 

外出時隨身帶一顆檸檬,在突然噁心時拿出聞一下,也能起到舒緩作用。

 

 

 

 

參考資料:

 

  1. Mitsuda N, Eitoku M, Maeda N, Fujieda M, Suganuma N. Severity of Nausea and Vomiting in Singleton and Twin Pregnancies in Relation to Fetal Sex: The Japan Environment and Children's Study (JECS). J Epidemiol. 2019;29(9):340-346. doi:10.2188/jea.JE20180059



  1. 楊蕊. 妊娠劇吐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新進展[J]. 中國婦幼保健, v.31(10):2227-2229.



3.Rashid M, Rashid MH, Malik F, Herath RP. Hyperemesis gravidarum and fetal gender: A retrospective study.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2012;32(5):475-478. doi:10.3109/01443615.2012.666580



4.http://www.doc88.com/p-4711791777313.html 



5.https://obgyn.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46/j.1471-0528.2003.00005.x

 

6.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3109/01443615.2012.666580



/* to comment Google Analyt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