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comment Facebook */

香港醫護聯盟 X PANGENIA 新亞生命 X ICON癌症中心合辦「婦科癌基因檢測資助計畫」返回

11 / 10 / 2021

 

日前由達雅高姐妹公司新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與香港醫護聯盟、Icon癌症中心聯合舉辦的“婦科癌症基因檢測資助計畫”已正式推出。

這個公益活動將會資助婦科癌高風險人群接受篩查服務,並提供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或遺傳諮詢顧問解釋報告。

 

 

本次活動名額限30個,感興趣的可在網站 www.healthtalk.hk進行線上登記,經篩選符合資格的,將得到新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測試前遺傳諮詢及基因檢測服務,以及ICON癌症中心所提供的抽血服務。

 

 

 

女性高發癌症大多遺傳風險高

眾所周知,婦科惡性腫瘤嚴重威脅著女性健康,在 2018 年,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報告指出本港癌症新增個案達至 34,028 宗,新增癌症個案中,女性占 16,988 宗,與2017年相比,個案增加了4.9%。


其中“兩癌”乳腺癌及子宮體癌尤為明顯,新症個案分別上升了 5.6%及8.2%。隨著現時患癌趨勢及本港人口結構的變化,預料在三數年內女性患癌的新症數位將會超越男性1

 

 

臨床腫瘤專科吳雲英醫生指出,乳癌、卵巢癌、子宮體癌等婦科癌症遺傳風險較高。


根據NCCN 腫瘤學臨床實踐指引8,與遺傳性乳癌、卵巢癌和子宮癌相關的基因一共有20個,包括:ATM, BARD1, BRCA1, BRCA2, BRIP1, CDH1, CHEK2, EPCAM, MLH1, MSCH2, MSH6, NBN, NF1, PALB2, PMS2, PTEN, RAD51C, RAD51D, STK11, TP53。


其中BRCA1 和 BRCA2是最常見引起遺傳性乳癌及卵巢癌基因變異,如果帶有BRCA 基因突變者,終其一生患上乳癌的機會上升至69%至72%,患上卵巢癌的機會則約 17-44%4。而子宮體癌起源於子宮內膜腺體的惡性腫瘤,為本港女性常見癌症第四位1,它亦與遺傳性基因有關,例如「錯配修補基因」(MMR)突變容易誘發子宮內膜癌。


但是僅僅檢測BRCA1/BRCA2並不足夠,因為根據外國遺傳性乳癌研究,先天BRCA1/2 基因突變只占60%,其他基因的先天突變占多達40%7


臨床腫瘤專科吳雲英醫生進一步解釋,有些癌症確實有家族遺傳現象,但是,這並不是代表所有癌症都會遺傳。


目前醫學界確認與遺傳有關的癌症分成兩大類,一種是「遺傳性癌症」,發生在少數家族,因為遺傳了某種特定的基因突變而導致有很高的罹癌風險,並且也可能再遺傳給下一代,約有5-10%的病人屬於遺傳性癌症2;


第二種是「家族性癌症」,就是家族成員中有多人罹患一種或多種癌症,並非由目前已知的單一基因突變所引起,可能是由於多個基因遺傳與後天環境因數交互作用而形成,估計約15%的病人3屬於家族性的癌症。

 

 

遺傳性或家族性癌症病人的常見特徵包括:

1.多發腫瘤(癌症轉移不計算在內) : 包括在同一或成對器官有多個原發腫瘤(例子 : 兩側乳房都長出乳癌),又或同一人於同一或不同時間患上兩個或以上不同部位的癌症 (例子 : 同一人分別患上乳癌、卵巢癌)。

 

 

2.早發腫瘤: 代表發病年齡明顯早於該種癌症一般發生的年齡。

 

 

3.罕見腫瘤: 包含了罕見癌症或少見的腫瘤組織型態如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又或該癌症發生在非常少見的性別上如男性患上乳癌,也代表可能與特殊基因變異有關。


4.有已知的先天基因疾病


5.家族多人患癌 : 同源血親中,有多人患上相同或是相關的癌症。

 

 

遺傳性婦癌基因篩檢助高危人群及早預防



個案分享 :     


香港醫護聯盟註冊社工黃女士是一名乳腺癌患者,現年49歲,乳癌發病時為40歲,家族中多人患癌。

 

她有一名20多歲的女兒,整天也擔心自己會否像媽媽及家中長輩一樣患上癌症,小小身體不適便非常擔心。

 

黃女士希望透過遺傳基因檢測來減低女兒的憂慮,亦可由醫生或遺傳諮詢顧問解釋報告及給予正確的意見。萬一不幸檢出帶有婦科癌症基因,亦可及早預防。

 

經過檢測結果及在遺傳諮詢顧問的解說下,得知自己帶有PALB2基因突變,患上及復發乳癌的機會會比一般人高。黃女士得知結果後,說自己現在不能懶惰,要繼續乖乖地每年進行檢查並且要更注重身體。

 

但其實比起自己,她更擔心的是她的女兒,因為這代表女兒亦會有一半風險帶有PALB2基因突變,有機會比一般人患上乳癌的風險高。

 

黃女士亦會于稍後帶同女兒一同諮詢腫瘤科醫生,一旦女兒亦驗出帶有PALB2基因,根據最新NCCN 腫瘤學臨床實踐指引,她或有需要比一般人提早於30歲開始進行乳癌篩查。

 

 

癌症風險基因檢測目的是希望高風險人士得知自己是否帶有遺傳性癌症基因以評估患癌風險,有助預防﹑及早篩查及和制訂跟進監測方案,只需抽取幾毫升血液即可進行。

 

臨床腫瘤專科醫生提到:「現時,醫學界只建議為高風險癌症患者及已驗出帶有基因變異癌症患者的家庭成員,進行癌症基因檢測。其他非癌症或沒有家族史的普通市民不應盲目接受基因檢測。」

 

遺傳性癌症基因高風險的癌症患者可在輔助治療完成後,考慮進行基因檢測。

 

一旦驗出屬遺傳性癌症基因變異,患者健康的下一代及其他直系家屬亦有機會遺傳到癌症基因,故亦可以考慮進行相同基因變異檢測。

 

以乳癌為例,根據最新NCCN 腫瘤學臨床實踐指引6當一位乳癌病人具有下述特徵時,便會建議接受基因檢測:

 

  • 已知同源血親帶有特定基因變異者
  • 個人或是家族有卵巢癌者
  • 患有雙側乳癌者
  • 早發性乳癌(發病時小於或是等於45歲)
  • 三陰性乳癌且發病時小於60歲
  • 46-50歳診斷有乳癌並有一個或以上近親患有乳癌、卵巢癌、胰臟癌或前列腺癌
  • 已是第二次被診斷有乳癌
  • 家族史中有胰臟癌者
  • 家族中(包括病人本身)有三位乳癌患者
  • 符合以上條件人士曾接受單一基因檢測(如BRCA1/2)但未有發現致病性基因突變

 

吳雲英醫生指出:「雖然目前進行基因檢測的時機並沒有明確規範,但仍希望當事人可在理解檢測內容與意義、瞭解疾病內容、確認可以接受檢驗結果所帶來的影響、對人生規劃有想法的情況下再考慮接受檢驗。」

 

一般而言,年齡小於18歲的人士並不適合接受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當然遺傳性癌症可以及早預防、也可以治療。

 

因此,越能及早預知先天的遺傳性癌症風險,越可以早期就能制定預防治療及考慮生育的計畫。

 

但需要強調的是:「基因檢測異常不一定會發病,只是得到該病的機率較高。」

 

事實上,癌症的發生不只是先天遺傳因素,後天因素像是飲食、環境、生活習慣、壓力等也有重要影響。

 

但總體來說,遺傳性癌症發病年紀較早,所以易被忽略。

 

因此建議帶有遺傳性乳癌基因突變的人士,要儘早接受較為頻繁且深入的檢查;除了檢查,亦可進行預防性藥物治療,甚至有些人接受特定器官的預防性切除手術,譬如國際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為了預防乳腺癌,接受了外科手術切除了乳腺,不過在進行手術之前,必須經過多次的專業諮詢與討論。



進行遺傳諮詢正確選擇基因檢測

近年基因檢測技術快速發展,於檢測內可一次覆蓋整個基因,不需多次檢測不同突變熱點,變相減少受測次數及採樣次數。另外,可同時檢測更多基因,例如:多基因組合 (2 至 >500個基因)、組定序 (~19969個基因9)。

 

 

新亞生命科技遺傳學及分子診斷專家蘇漢暉博士指出,多基因定序也有技術難處10,11,因為基因的極相似位置,會較難定序。

 

 

癌症基因可分成高、中度與低風險。高風險基因,例如TP53、BRCA1、BRCA2與PTEN等基因 ;  中度風險,例如RAD51C、CHEK2等基因12

 

 

目前依照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與NCCN 腫瘤學臨床實踐指引,按受測者的情況,只有高風險及部份中風險的基因,被認為在臨床上有檢測價值及需作相應的預防性檢測12

 

雖然遺傳癌症基因檢測已十分普遍,只需抽取幾毫升血液即可進行。

 

有本地基因檢測公司聲稱可檢測多達超過500個與癌症相關的基因13,這實在沒有需要,受測者亦可能因此發現大量在醫療角度上沒有任何重大意義的變異,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加上專業名詞既複雜檢測項目又多,讓人眼花繚亂,容易混淆。

 

正確的方法應由遺傳學及基因檢測技術的專家,遺傳諮詢顧問會協助正確選擇基因檢測及評估遺傳風險。遺傳諮詢是一個複雜且審慎的流程,顧問在全面瞭解個人及家族的病史後,評估整個遺傳風險,建議是否有需要接受檢測及需要檢測什麼基因組合,並確保病人真正瞭解接受基因檢測的後果及醫療問題,才讓病人進行基因檢測。

 

檢測不只是病人本人,更可能會包括患者家人及家族成員。完成檢測後,亦會聯同醫生向患者解釋其基因檢測結果,在發現致病性基因突變的情況下就相關預防措施及追蹤檢查作出建議。



選擇專業且正規的基因檢測中心進行檢測

新亞生命科技遺傳學及分子診斷專家蘇漢暉博士續指,在選擇癌症基因測試前首先要考慮是否有需要接受檢測及需要檢測什麼基因組合。

 

其次要考慮檢測及服務質素,保障受測者私隱、檢測質素和準確度 ; 亦建議檢測報告需由遺傳諮詢顧問或醫生解釋檢測結果。

 

市面上有許多有關的癌症基因檢測,香港消委會曾於2021年7月13進行調查,發現不同的檢測收費差距大,最貴至近10萬元,服務及跟進亦分別頗大。

 

故此,應選擇專業且正規的基因檢測中心進行檢測,並由正規專業人士如遺傳諮詢顧問或醫生來解釋報告及跟進。

 

 

 

資料來源:

 

1.https://www3.ha.org.hk/cancereg/pdf/overview/Overview of HK Cancer Stat 2018_tc.pdf

2.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genetics#:~:text=The most commonly mutated gene in all cancers,to a higher risk of developing certain cancers.

  1. https://www.ntuh.gov.tw/gene/Fpage.action?muid=785&fid=597
  2. Kuchenbaecker KB, Hopper JL, Barnes DR, et al. Risks of breast, ovarian, and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for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JAMA 2017; 317(23):2402–2416.

Risks of Breast, Ovarian, and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for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 PubMed (nih.gov)

  1. Lindor NM, McMaster ML, Lindor CJ et al. Concise handbook of familial cancer susceptibility syndromes - second edition. J Natl Cancer Inst Monogr 2008; 1-93.
  2. Daly MB, Pilarski R, Berry M et al. NCCN Guidelines Insights: Genetic/Familial High-Risk Assessment: Breast and Ovarian, Version 2.2017.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7; 15: 9-20.
  3. https://www.dovepress.com/comparison-of-patient-susceptibility-genes-across-breast-cancer-implic-peer-reviewed-fulltext-article-PGPM
  4. NCCN Guideline
  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1506-w
  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25-020-00154-9#Sec3
  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59026-y
  8. 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704/project_2.html
  9. https://www.consumer.org.hk/ws_chi/news/press/537/dna.html


/* to comment Google Analyt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