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comment Facebook */

香港医护联盟 X PANGENIA 新亚生命 X ICON癌症中心合办「妇科癌基因检测资助计划」返回

11 / 10 / 2021

 

日前由达雅高姐妹公司新亚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与香港医护联盟、Icon癌症中心联合举办的“妇科癌症基因检测资助计划”已正式推出。

这个公益项目将会资助妇科癌高风险人群接受筛查服务,并提供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或遗传咨询顾问解释报告。

 

 

本次活动名额限30个,感兴趣的可在网站 www.healthtalk.hk  进行线上登记,经筛选符合资格的,将得到新亚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测试前遗传咨询及基因检测服务,以及ICON癌症中心所提供的抽血服务。

 

 

女性高发癌症大多遗传风险高


众所周知,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在 2018 年,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报告指出本港癌症新增个案达至 34,028 宗,新增癌症个案中,女性占 16,988 宗,与2017年相比,个案增加了4.9%。


其中“两癌”乳腺癌及子宫体癌尤为明显,新症个案分别上升了 5.6%及8.2%。随着现时患癌趋势及本港人口结构的变化,预料在三数年内女性患癌的新症数字将会超越男性1

 

 

临床肿瘤专科吴云英医生指出,乳癌、卵巢癌、子宫体癌等妇科癌症遗传风险较高。


根据NCCN 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引8,与遗传性乳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相关的基因一共有20个,包括:ATM, BARD1, BRCA1, BRCA2, BRIP1, CDH1, CHEK2, EPCAM, MLH1, MSCH2, MSH6, NBN, NF1, PALB2, PMS2, PTEN, RAD51C, RAD51D, STK11, TP53。


其中BRCA1 和 BRCA2是最常见引起遗传性乳癌及卵巢癌基因变异,如果带有BRCA 基因突变者,终其一生患上乳癌的机会上升至69%至72%,患上卵巢癌的机会则约 17-44%4。而子宫体癌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为本港女性常见癌症第四位1,它亦与遗传性基因有关,例如「错配修补基因」(MMR)突变容易诱发子宫内膜癌。


但是仅仅检测BRCA1/BRCA2并不足够,因为根据外国遗传性乳癌研究,先天BRCA1/2 基因突变只占60%,其他基因的先天突变占多达40%7


临床肿瘤专科吴云英医生进一步解释,有些癌症确实有家族遗传现象,但是,这并不是代表所有癌症都会遗传。


目前医学界确认与遗传有关的癌症分成两大类,一种是「遗传性癌症」,发生在少数家族,因为遗传了某种特定的基因突变而导致有很高的罹癌风险,并且也可能再遗传给下一代,约有5-10%的病人属于遗传性癌症2;


第二种是「家族性癌症」,就是家族成员中有多人罹患一种或多种癌症,并非由目前已知的单一基因突变所引起,可能是由于多个基因遗传与后天环境因子交互作用而形成,估计约15%的病人3属于家族性的癌症。

 

 

遗传性或家族性癌症病人的常见特征包括:

1.多发肿瘤(癌症转移不计算在内) : 包括在同一或成对器官有多个原发肿瘤(例子 : 两侧乳房都长出乳癌),又或同一人于同一或不同时间患上两个或以上不同部位的癌症 (例子 : 同一人分别患上乳癌、卵巢癌)。

 

2.早发肿瘤: 代表发病年龄明显早于该种癌症一般发生的年龄。

 

3.罕见肿瘤: 包含了罕见癌症或少见的肿瘤组织型态如胰脏神经内分泌肿瘤,又或该癌症发生在非常少见的性别上如男性患上乳癌,也代表可能与特殊基因变异有关。

 

4.患有已知的先天基因疾病

 

5.家族多人患癌 : 同源血亲中,有多人患上相同或是相关的癌症。

 

 

 

遗传性妇癌基因筛检助高危人群及早预防

个案分享:      

香港医护联盟注册社工黄女士是一名乳腺癌患者,现年49岁,乳癌发病时为40岁,家族中多人患癌。

 

她有一名20多岁的女儿,整天也担心自己会否像妈妈及家中长辈一样患上癌症,小小身体不适便非常担心。

 

黄女士希望透过遗传基因检测来减低女儿的忧虑,亦可由医生或遗传咨询顾问解释报告及给予正确的意见。万一不幸检出带有妇科癌症基因,亦可及早预防。

 

经过检测结果及在遗传咨询顾问的解说下,得知自己带有PALB2基因突变,患上及复发乳癌的机会会比一般人高。黄女士得知结果后,说自己现在不能懒惰,要继续乖乖地每年进行检查并且要更注重身体。

 

但其实比起自己,她更担心的是她的女儿,因为这代表女儿亦会有一半风险带有PALB2基因突变,有机会比一般人患上乳癌的风险高。

 

黄女士亦会于稍后带同女儿一同咨询肿瘤科医生,一旦女儿亦验出带有PALB2基因,根据最新NCCN 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引,她或有需要比一般人提早于30岁开始进行乳癌筛查。

 

 

癌症风险基因检测目的是希望高风险人士得知自己是否带有遗传性癌症基因以评估患癌风险,有助预防﹑及早筛查及和制订跟进监测方案,只需抽取几毫升血液即可进行。

 

临床肿瘤专科医生提到:「现时,医学界只建议为高风险癌症患者及已验出带有基因变异癌症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癌症基因检测。其他非癌症或没有家族史的普通市民不应盲目接受基因检测。」

 

遗传性癌症基因高风险的癌症患者可在辅助治疗完成后,考虑进行基因检测。

 

一旦验出属遗传性癌症基因变异,患者健康的下一代及其他直系家属亦有机会遗传到癌症基因,故亦可以考虑进行相同基因变异检测。

 

以乳癌为例,根据最新NCCN 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引6当一位乳癌病人具有下述特征时,便会建议接受基因检测:

 

  • 已知同源血亲带有特定基因变异者
  • 个人或是家族有卵巢癌者
  • 患有双侧乳癌者
  • 早发性乳癌(发病时小于或是等于45岁)
  • 三阴性乳癌且发病时小于60岁
  • 46-50歳诊断有乳癌并有一个或以上近亲患有乳癌、卵巢癌、胰脏癌或前列腺癌
  • 已是第二次被诊断有乳癌
  • 家族史中有胰脏癌者
  • 家族中(包括病人本身)有三位乳癌患者
  • 符合以上条件人士曾接受单一基因检测(如BRCA1/2)但未有发现致病性基因突变

 

吴云英医生指出:「虽然目前进行基因检测的时机并没有明确规范,但仍希望当事人可在理解检测内容与意义、了解疾病内容、确认可以接受检验结果所带来的影响、对人生规划有想法的情况下再考虑接受检验。」

 

一般而言,年龄小于18岁的人士并不适合接受遗传性癌症基因检测。当然遗传性癌症可以及早预防、也可以治疗。

 

因此,越能及早预知先天的遗传性癌症风险,越可以早期就能制定预防治疗及考虑生育的计划。

 

但需要强调的是:「基因检测异常不一定会发病,只是得到该病的机率较高。」

 

事实上,癌症的发生不只是先天遗传因素,后天因素像是饮食、环境、生活习惯、压力等也有重要影响。

 

但总体来说,遗传性癌症发病年纪较早,所以易被忽略。

 

因此建议带有遗传性乳癌基因突变的人士,要尽早接受较为频繁且深入的检查;除了检查,亦可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甚至有些人接受特定器官的预防性切除手术,譬如国际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为了预防乳腺癌,接受了外科手术切除了乳腺,不过在进行手术之前,必须经过多次的专业咨询与讨论。

 



进行遗传咨询正确选择基因检测

 

近年基因检测技术快速发展,于检测内可一次覆盖整个基因,不需多次检测不同突变热点,变相减少受测次数及采样次数。另外,可同时检测更多基因,例如:多基因组合 (2 至 >500个基因)、组定序 (~19969个基因9)。

 

新亚生命科技遗传学及分子诊断专家苏汉晖博士指出,多基因定序也有技术难处10,11,因为基因的极相似位置,会较难定序。

 

癌症基因可分成高、中度与低风险。高风险基因,例如TP53、BRCA1、BRCA2与PTEN等基因 ;  中度风险,例如RAD51C、CHEK2等基因12

 

目前依照美国临床肿瘤医学会与NCCN 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引,按受测者的情况,只有高风险及部份中风险的基因,被认为在临床上有检测价值及需作相应的预防性检测12

 

虽然遗传癌症基因检测已十分普遍,只需抽取几毫升血液即可进行。有本地基因检测公司声称可检测多达超过500个与癌症相关的基因13,这实在没有需要,受测者亦可能因此发现大量在医疗角度上没有任何重大意义的变异,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加上专业名词既复杂检测项目又多,让人眼花缭乱,容易混淆。

 

正确的方法应由遗传学及基因检测技术的专家,遗传咨询顾问会协助正确选择基因检测及评估遗传风险。遗传咨询是一个复杂且审慎的流程,顾问在全面了解个人及家族的病史后,评估整个遗传风险,建议是否有需要接受检测及需要检测什么基因组合,并确保病人真正了解接受基因检测的后果及医疗问题,才让病人进行基因检测。

 

对象不只是病人本人,更可能会包括患者家人及家族成员。完成检测后,亦会联同医生向患者解释其基因检测结果,在发现致病性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就相关预防措施及追踪检查作出建议。



选择专业且正规的基因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新亚生命科技遗传学及分子诊断专家苏汉晖博士续指,在选择癌症基因测试前首先要考虑是否有需要接受检测及需要检测什么基因组合。

 

其次要考虑检测及服务质素,保障受测者私隐、检测质素和准确度 ; 亦建议检测报告需由遗传咨询顾问或医生解释检测结果。

 

市面上有许多有关的癌症基因检测,香港消委会曾于2021年7月13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的检测收费差距大,最贵至近10万元,服务及跟进亦分别颇大。

 

故此,应选择专业且正规的基因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并由正规专业人士如遗传咨询顾问或医生来解释报告及跟进。

 

 

 

资料来源:

 

 

  1.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pdf/overview/Overview of HK Cancer Stat 2018_tc.pdf
  2.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genetics#:~:text=The most commonly mutated gene in all cancers,to a higher risk of developing certain cancers.
  3. https://www.ntuh.gov.tw/gene/Fpage.action?muid=785&fid=597Kuchenbaecker KB, Hopper JL, Barnes DR, et al. Risks of breast, ovarian, and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for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JAMA 2017; 317(23):2402–2416.
  4. Risks of Breast, Ovarian, and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for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 PubMed (nih.gov)
  5. Lindor NM, McMaster ML, Lindor CJ et al. Concise handbook of familial cancer susceptibility syndromes - second edition. J Natl Cancer Inst Monogr 2008; 1-93.
  6. Daly MB, Pilarski R, Berry M et al. NCCN Guidelines Insights: Genetic/Familial High-Risk Assessment: Breast and Ovarian, Version 2.2017.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7; 15: 9-20.
  7. https://www.dovepress.com/comparison-of-patient-susceptibility-genes-across-breast-cancer-implic-peer-reviewed-fulltext-article-PGPM
  8. NCCN Guideline
  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1506-w
  1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25-020-00154-9#Sec3
  1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59026-y
  12. 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704/project_2.html
  13. https://www.consumer.org.hk/ws_chi/news/press/537/dna.html


/* to comment Google Analytics */